信用卡申请
首页 >  贷款中心 >  贷款资讯 >  银行信贷介入影视业 贷款回款风险高

银行信贷介入影视业 贷款回款风险高

      

  中国的电影消费市场可谓是如火如荼,动辄上亿元成本的商业大片,资金从哪里来呢,贷款拍电影是否可行呢?卡宝宝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影视贷款那些事儿。

 

  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电影,原来都是贷款融资的 

 

  事实上,从2002拍摄《英雄》开始,张伟平已经获得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到2004年,国内商业银行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集结号》、《十月围城》等影片背后均有银行信贷资金介入;《唐山大地震》获得工商银行1.2亿元贷款,《金陵十三衩》获得民生银行1.5亿元贷款。

 

  这些都是单片贷款,很大程度上,导演、演员等创作团队过去在电影业积累的票房纪录,成为银行贷款的信心源泉。2009年,工商银行分别向华谊兄弟和保利博纳提供了1.2亿元和5500万元的贷款,用于多部影片的拍摄、制作和发行,此举亦成为国有大银行介入民营文化产业的标志性事件。

 

  与单片贷款不同,北京银行以“版权质押+打包贷款”的方式,向保利博纳影业公司的《龙门飞甲》等4部电影和1部电视剧的拍摄提供1亿元“打包”贷款,授信期限为2年,在一年之内可以随时提款,每笔贷款期限不超过一年。

 

  跟电影一样,电视剧也受到银行的关注,2009年,包括郑晓龙、张国立、李少红、杨亚洲等在内的国内23名优秀电视剧导演,获得了民生银行共计1亿多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贷款用于导演本人或其公司投资制作电视剧。

 

  影视贷款不容易 还款风险考核难

 

  影视作品诞生之前,可以说是没有资产的,没有土地、房产,也没有产品,只是创作人员脑子里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在成为产品之前是虚无的,连版权都没有。只有去未来寻找还款来源。

 

  银行在考查借款人还款能力时,主要衡量第一还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第一还款来源往往是现金流,是赚来的钱;第二还款来源往往是可用于变卖的资产,比如抵押物。

 

  影视作品的第一还款来源,主要是票房或对电视台的销售收入。而这一切的核心因素是作品的质量。但在发放贷款之前,作品往往还没影呢。

 

  因此对第一还款来源的分析,银行主要是看看过往的业绩怎么样。所以你会看到,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的都是“名导”的作品。而新生代导演,往往靠投资人赏识,比如当年宁浩拍的《疯狂的石头》获得刘德华的投资。

 

  这一点,跟企业融资是相同的,创业型公司主要依靠自己凑钱开锅,然后寻找风险投资人,只有做到一定的规模,才能逐步获得银行贷款。“名导”的“名”,就是规模。

 

  但是影视作品能否获得市场认可,也常有偶然性,“名导”也难以保证部部精品,即便大师级导演如斯皮尔伯格,也有收不回成本的作品。

 

  影视贷款的发展 完整的保险机制是关键

 

  目前,我国电影业从银行融资主要采取以房产抵押或担保公司担保为主,以版权质押为辅的担保方式。银行一般为影视企业提供1年期流动资金贷款。但这种担保方式强调实物抵押,与电影业轻资产、无更多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相矛盾。仅此一点,便将许多影视企业的贷款需求“拒之门外”。

 

  如今影界风光的华谊兄弟,当年在拍摄《夜宴》向深圳发展银行贷款5000万元时,老板王中军更是把个人所有的资产全部抵押了出去,才完成了此项合作。轻资产之外,银行“影贷”的问题还集中体现在债权融资与未来电影版权收入现金流不确定等方面。此外还有传统信贷方式提供的期限、额度与影视项目实际运作周期、资金需求大小也不相匹配的问题。

 

  一些有益的尝试在进行,在南京银行放贷《小时代》的案例中,该行设立了专门的监管账户和回款账户,电影贷款发放后,不但每笔资金是否用于购买版权和推广都能够跟踪锁定,而且还可根据票房的回款情况决定还款方式、金额和期限,这有助于防范贷款违约风险。

 

  从更加成熟的产业融资体制来说,电影产业融资还需要完整的保险机制。在国外,一部影片开拍之前,便已有多达几十项的全方面保险,以规避银行的投资风险,这自然免去了银行的“后顾之忧”。如果再能把保险“这只手”也拉进来,或许我们能看到更多电影业和银行成功合作的故事。

关注 卡宝宝 (ID:cardbaobao2021)公众号 ,获取更多放水资讯,学习更多提额秘方。


卡宝宝公众号 卡宝宝申卡
看过该文章的网友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