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为什么不愿给中小微企业贷款?山东“辱母案”曾在全国激起公众的愤慨,舆论矛头直指高利贷。也使银行“躺枪”,一些舆论指责银行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给了高利贷可乘之机。辱母案的源头来自于银行的金融资源“看客下菜”不能惠及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融资被迫屈从于高利贷。
中小微企业贷款难原因
公众以为“辱母案”的矛盾的背后凸现我国金融资源分配不公,如果中小企业也能像国企那样可以从容不迫向银行获得贷款,这些悲剧完全能避免,因此公众思维的延伸以为这种悲剧的根子在于银行的选择性“捂款惜贷”普惠不足。
站在民众角度看,可能很多人都有到银行借款“碰壁”的经历,似乎个人或者中小企业想在银行申请没有抵押的信用贷款的成功率都很渺茫,但从官方提供的贷款余额上看银行贷款数额年年攀升,如果银行不是选择性贷款为什么自己老是贷不到?自然使民众联想银行的贷款不能普惠的原因一定是被“关系”或者“潜规则”所替代。很少有人站在银行角度来深层次里想银行为什么不能普惠大众。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银行不能给予广泛的信贷授信?因为社会存在着“二八定律”,就是财富会流到少数人手里,20%的人占用80%的社会财富。换言之,就是银行只要掌握20%的那些高净值客户就能很好生存,那么剩下的大部分客户对于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其实帮助不大,有时反而成为银行的“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