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申请
首页 >  贷款中心 >  贷款资讯 >  食药首度引入信用惩戒 直接影响贷款

食药首度引入信用惩戒 直接影响贷款

      

  食品药品行业将首次引入信用惩戒制度。以后,如果医药、食品企业卖假药、劣质食品,5年内有可能将从银行贷不到一分钱。

  记者获悉,近期,第一批医药、食品企业的违规信息已由上海市浦东区市场监管局共享给独立第三方征信机构“芝麻信用”。“芝麻信用”将把这批企业列入“行业重点关注名单”,并供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将把这些信息作为给企业融资、贷款的重要参考,因此,涉事企业可能将来会面临融资、贷款等的难题。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举措将加大食品药品企业的违法成本,让企业主不敢轻易触线,有利于从根源上解决这个行业一直以来难愈的顽疾。

  此前的今年5月,上海浦东市场监管局首次试点把将部分行业的违规信息向芝麻信用共享。数据显示,3个月后,已超过3000户企业到浦东市场监管局主动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是去年同期的3.8倍,因此,浦东区市场监管局决定将这一试点范围扩大至食品药品行业。

  记者注意到,首批违规企业名单中,上海富民医药发展有限公司(沪南路店)销售不合格银杏叶片,上海康福豆制品厂虚假标注食品生产日期,康魄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则在普通食品广告中宣传保健功能,同时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

  业内人士分析,食药领域之所以屡次出现安全问题,与这一领域违法行为的专业性和隐秘性有关。对于一些违法行为,普通人根本无法发现,即便是专门的执法部门也要通过复杂的取证、检验等程序才能确证。此外,监管部门限于人力、物力、财力,一时之间也难以实现对市场全方位的监管。

  较低的违法成本也是食药领域屡出问题的原因之一,众多涉事中小企业在违规之后,一般处罚较轻,因此难以起到应有的惩戒作用。另外,有的中小企业,即便遭遇重处罚,企业主往往会关掉企业,改头换面,摇身一变,在别处重新开张营业,以此逃脱查处。

  对此,今年,芝麻信用专门研发了为企业提供信用服务的“灵芝”系统。“灵芝”系统包含了近1000万小微企业的交易、物流、海关进出口等数据,这些多维度的数据能够转化为小微企业信用状况的全息画像。

  因此,对于食药领域那些改头换面的违规企业,无论如何变身和隐匿自己的身份,“灵芝”系统都可以通过识别错综复杂的企业、股东间关系等,给出风险概率,进行提示、预警,避免与这种企业合作或者向其发放贷款而导致违约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监管部门也开始意识到与征信系统挂钩的重要性。今年9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国家食药监总局等28个部门达成合作备忘录,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严重失信者开展联合惩戒。这将对加快推进食品药品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让政府部门掌握的监管信息与第三方征信机构挂钩,将改变以往相对单一的政府监管局面,而对违法失信者进行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的约束和惩戒。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5.9万家企业被纳入芝麻信用的“企业行业关注名单”。

  不过,进入这个名单,也并非宣布了企业的“死刑”。商业征信机构对企业及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为5年;超过5年的,会予以删除。另外,一旦出现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也不是“一刀切”。

  浦东市场监管局和芝麻信用也表示,会通过告知提醒、分级限制等手段给失信者“改过自新”的机会,只要切实整改违法违规行为,对信用的影响自然会逐渐减弱。

关注 卡宝宝 (ID:cardbaobao2021)公众号 ,获取更多放水资讯,学习更多提额秘方。


卡宝宝公众号 卡宝宝申卡
看过该文章的网友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