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申请
首页 >  贷款中心 >  贷款资讯 >  贷款资讯标签页 >  借贷合同

借贷合同

借贷行为涉犯罪 债主可告担保人

       浏览:2420

提要:按9月1日起施行的民间借贷新规,如借贷行为涉嫌犯罪,借款人可以起诉要求担保人还钱,而旧规则认定担保人无需担责。

 

昨天上午,市一中院召开民间借贷典型案例发布会。发布会通报的一则案例显示,2006年7月8日,李某经文某介绍,与张某签订借款合同,约定李某借给张某10万元,年息18%,借期一年。期限届满后,张某未能还款,李某与张某于2007年7月8日续签借款合同,约定借款金额10万元,年利率20%,借期一年。同时,文某向李某出具保证书,承诺对张某所借本息10万元承担担保责任。2008年8月3日,张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刑事拘留。随后,相关刑事判决书认定,张某以项目缺少资金为由,多次多笔向多人借款,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随后,李某起诉,要求作为保证人的文某支付其未得到清偿的本金、利息及逾期利息。
 

一审法院经审查认定,两份借款合同损害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涉及犯罪行为,应属于无效合同,文某与李某之间的保证合同作为借款合同的从合同亦属无效,故对于李某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一审判决作出以后,各方当事人均未上诉,该案一审判决现已生效。
 

发布会上,法官表示,本案涉及的问题是,在民间借贷行为涉及非法集资犯罪活动的情况下,担保人是否仍需要对借款承担保证责任。
 

法官称,《规定》出台之前,法院的审理思路更多地倾向于由于借贷行为涉嫌刑事犯罪,因此借贷合同无效,作为担保合同的从合同亦无效。由此,担保人不用再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借款人亦不需要按照约定的利率还款。但这不利于保护借贷关系中的诚信方,社会上甚至出现了诸多因为躲债、赖账而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主张自己涉嫌非法集资犯罪活动的怪现状。
 

法官介绍说,《规定》出台后,对民间借贷中的民刑交叉问题直接作出回应,在“点对点”的每一个借贷关系中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明确了相关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直接起诉担保人。